立即欣賞
03:26
王薀老師佛教系列最新大作《楞嚴經蠡測》【第參冊】
關於本書
創作緣起
編輯序文

《楞嚴經》是末法時期的瑰寶,還讓無數的學人可以藉以檢視自己的身心狀況,而不致於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誤入歧途、十路九蹉。自從實叉難陀漢譯以來,得力於此的佛門龍象不知凡幾。其中的重要的疏論,舉其要者,便有《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首楞嚴經義疏注》、《楞嚴經圓通疏》等,都是揭露《楞嚴經》的要旨,令人通達實相,能悟三昧之理。本書除了羅列這些研讀《楞嚴經》的重要參考疏論外,同時也論述了《楞嚴經》最精采的七處徵心及十番顯見。吾人之所以不能如釋迦牟尼佛般地見性,便是因為被內外各種境界所纏縛,落於能所分別之中,就如經中的阿難一般,即使勉力汲取佛法的要義,卻始終在見地上有謬誤,而錯失門頭,不能透見本來,迷失本心。


無論是屈掌開合或是掌上飛光,都只是以外相隨機逗教,於動靜分別、客塵流轉中,提示阿難及楞嚴會中大眾那不變的真心主人何在。此段亦引出憍陳如尊者自身的修行經驗,為後來觀世音菩薩等二十五位佛菩薩做了開頭,開展了後續經文的內容,欲明楞嚴,當先細心參究!

自從早年接引大眾的時候,曾由禪宗的心地法門入手,開始提及《楞嚴經》對於末法學人的重要性,而後便不斷地有學生請求我能夠《楞嚴經》做一個有系統整體的講解,讓他們可以得窺《楞嚴經》的堂奧。但因為著書立說並非當時我的重心,也自慚學殖未深,於是便這樣一直耽擱了起來。直到近年開始有了《楞嚴經》的系列,我也重新整理了書匳中的相關的資料,從陳編累牘中揀選了其中的要者, 而在過程中每份資料都有著它的來處及相關的故事,魚龍曼衍下撰就了本書,聊記當年提撕我的諸多先輩。

 

 

識得本心學法至要

 

王薀老師的多卷本《楞嚴經蠡測》第參冊出版了,此冊開篇述及歷朝歷代的祖師和《楞嚴經》的淵源和著述,從明朝交光、傳燈及四大禪師——蕅益、憨山、紫柏、蓮池至永明壽、百丈、圓瑛以迄近代的太虛、諦閑、慈航諸大師,藉以直探《楞嚴經》之奧旨。

 

《楞嚴經》因阿難而起,阿難在佛弟子中以多聞第一,但佛法講究實修實證,開悟見性不能靠聰明利辯,最重要在於「識得本心」,因此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佛一開始就質問阿難「心在何處」?阿難先後答以「在身內」、「在身外」、「在根裡」、「在內外明暗之間」、「在思惟裡」、「在中間」、「在無著處」,但一一都為佛所破除,這是有名的「七處徵心」。

 

王薀老師點出阿難所認為的心是「自從無始來一直有著的攀緣心和起起滅滅的妄想心。」並非佛陀所謂的「常住真心」。而我們眾生也和阿難一樣認妄為真、認賊做父,「這也是多生累劫之所以會不斷地輪迴六道最主要的原因」。因此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

 

「七處徵心」之後,佛告阿難有「八還辯見」,而當一切都各還本所因處,「諸可還者,自然非汝」,而最後「不汝還者,非汝而誰?」這句話「此中有真意」,佛沒有點破那個還不掉的就是你的自性、你的妙明真心。

 

王薀老師遍讀諸古德大師之著作,取精用弘,探驪得珠,再加以數十年實修所得,發而為文,實為解讀《楞嚴經》之鎖鑰,宜再三玩味而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