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停歇再內觀其心,心觀至無處自然心息自停,心息停則神自安,此為修氣時環環相扣之要機

       在道苑學道期間,某日師尊喚我入室說:「現在約略示你如何取真氣之法,這各有傳承不同,首先修煉之首,須以寧靜為上,略備可以凝神之香,首宜面朝有陽光處,但不需直射,取薄曦即可;再來結跏趺坐後,隨之身心、內外鬆空為要,於內心無所思,於外空無一物,了無諸境可緣,以此心神凝定,漸漸地止住鼻息,閉氣時需要漸進,使用文火不可冒進,急進則耗神,氣息進出之長短,全憑自身量力而為,氣息之進出要訣在於自耳不可得聞,久久行之心領神會,根器利者真氣自存於丹田,入胎息之境不久矣……。」這是師尊傳授我龜息口訣時其中的片段,初聽時以為頗易,實則不然,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存想的部分,現代人多有不解,其實就是專心致力於身上的某一處,別無他想,摒棄雜念,只專注在自己所守之處,所以道家所說的「守一」,就是告訴行者守好身上某一個竅穴上,專注於此不要分神的意思。


       心念上專注於某一處時,身心易放鬆,此點對於內氣上而言是有幫助的,也可以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大部分修持靜功的修士大概都是意守丹田為普遍,因為意念專注於丹田時,內氣自然凝聚於此處,久而久之全身之氣一旦凝結後,腫脹之感隨生,若有明師指引,此為內氣引發,導引任督兩脈時機之時,久久習之很容易入定。我的師兄弟間通常年紀稍長者,此關不易通過,師尊便會傳授龜息龍馬功,許多無法開通者,行此功一段時日,竟然也觸動任督二處,此乃方便有多門之一註解。龜息龍馬功看起來入眼易、操練易懂,久久練習,除了氣脈可通,也可安養臟腑之間內瘀之疾……,師尊有多次命我靜坐後佐以此功再行入坐,只覺氣息有多倍於前之象,可見古法自有其妙處…… 

 

       從過往無論佛、道所學靜坐之法頗多,但關鍵皆在於出入定及出入息吐納之法為宗,其實總而言之如果掌握到靜坐的要訣,或者已經行之有年,大可不用拘泥於形式,無論何派,只要顧好自己的呼吸和調息,要住世長久也並非難事。如若已經掌握到真炁和呼吸者,再進一步要注意者,便是把真炁運行於日常行、住、坐、臥之間,久而久之氣便會通達全身;人之會有神通,重點在於要相信氣的運轉,氣一旦充沛全身,有些人便會有神通應世,這類修行人從古至今太多實例可循。重點在於如何可以入道,其要訣在於空心實腹,人之身心一旦進入空靈,所有的境界自然歸空,再進一步一切以無事為定,進一步要從定中取靜,修學一切以清淨無染為最大宗,靜坐達此可說是炁極得神,神寧則無諸外境,自然逐步進入寂靜之相。

 

        無事者清修之真能可達,以道家而言,須先得清靜之相,清淨道才會生,道生之後精進用功,自然可期,自然而後即是自在之下,神仙可期之時,可見靜坐進入胎息對於修真之人而言,不過是過境之象而已,也非常地有道理;否則多少人精進在靜坐之學,但所得仍是凡夫之氣息,根本毫無自然之氣可取,要不光修外氣也有,但如果只修外氣不顧內氣,仙道如何可成?正如古真人所言「息有一毫未定,命非己有」,此要言雖嚴但要信,重要者如要內息停止,最起碼要先可以停止妄念,妄念停歇再內觀其心,心觀至無處自然心息自停,心息停則神自安,此為修氣時環環相扣之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