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破迷顯明幫眾生獲得真正的智慧,進一步讓有緣的眾生善根發透,這就是無上的大菩提心

在《現觀莊嚴論》裡面有談到一段話:『發心者為利他故,渴求圓滿證菩提。』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地適合我們目前討論的這個話題,最重要的是在於『發心』這兩個字上面,什麼是發心?無時無刻心裡所想、心中所念,從早晨一起床第一個念頭,我考慮到的就是怎麼樣去利益眾生,如何幫助眾生了解學佛的方法,進一步讓一切眾生都能獲得解脫的法門,並教導眾生如何遠離三惡道的方法。現在整個娑婆世界裡面所有的眾生都是看不到別人,都只看得見自己,所想的一切也都只是自己,菩提心的行使還是需要審時度勢,不同的世代,不同的大環境,一定要用智慧去引導轉化,用現代人聽得懂的言語和方式使得現代眾生都可以接受的方法,這才是好的方法,法雖然殊勝,但如果過於高峻,反成不美,因為會讓眾生視為畏途,這時候所發的菩提心反成障礙。

世間萬法如幻無常,生死空花如同閃電打雷,瞬間即亡;於一切法不起分別執著,全部割捨,自然不墮塵勞之中。

寶誌禪師雖然傳世之作不多,既無造論也無註經,但是我反倒覺得由其心性發露之讚誦偈語更能讓人讀來直舒心脈,並且葛藤不多,令人頓開茅塞。禪師一向認為吾人的自性即是法身,法身之內其有青黃諸雜,所有天下文章都是眾生妄想所造,一切宴坐談止說觀最終無非顛狂,如若圓通之理不識,何須說會真常,就如同自身有疾病還要給他人藥方,世間有一般人外表看起來似善,其實內心更比豺狼……面對任何的境界,心始終不會生起任何的妄念,如此一來何處不是道場?佛和一切的眾生本來就是無二無別,是我們眾生自作主張……世間所有的萬法都是如幻無常,生死空花如同閃電打雷瞬間即亡,一旦悟得法身進出山河十方自暢,三毒本無有物,終究本自解脫,何必還要攝念修定禪觀……有智之者無惡可斷,應用存乎一心,自合自散,法性原是空寂,哪裡生死可絆……如果想要斷除一切的煩惱,那就是無明的癡漢,煩惱就是菩提,為何還要特別尋求禪觀之道……如果有空仔細參究解讀又有另外一番的見解。

妄念停歇再內觀其心,心觀至無處自然心息自停,心息停則神自安,此為修氣時環環相扣之要機

在道苑學道期間,某日師尊喚我入室說:「現在約略示你如何取真氣之法,這各有傳承不同,首先修煉之首,須以寧靜為上,略備可以凝神之香,首宜面朝有陽光處,但不需直射,取薄曦即可;再來結跏趺坐後,隨之身心、內外鬆空為要,於內心無所思,於外空無一物,了無諸境可緣,以此心神凝定,漸漸地止住鼻息,閉氣時需要漸進,使用文火不可冒進,急進則耗神,氣息進出之長短,全憑自身量力而為,氣息之進出要訣在於自耳不可得聞,久久行之心領神會,根器利者真氣自存於丹田,入胎息之境不久矣……。」這是師尊傳授我龜息口訣時其中的片段,初聽時以為頗易,實則不然,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存想的部分,現代人多有不解,其實就是專心致力於身上的某一處,別無他想,摒棄雜念,只專注在自己所守之處,所以道家所說的「守一」,就是告訴行者守好身上某一個竅穴上,專注於此不要分神的意思。

觀世音菩薩的成就非僅僅是耳根圓通,而是六根互通、明照無二,自然五智具在!

就像這位饒大姐一般,許多人在研究《楞嚴經》的時候,大部分都會注意到觀音的耳通法門,因為觀世音菩薩在中國算是知名度位居二十五個菩薩之首位,在中國又有所謂的「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傳統,因此觀音相關的任何信仰和修持法門都是所有人所關注的。實際上,觀世音菩薩祂所成就的並非僅僅是耳根圓通,而是六根互通,如果沒有獲得六根互通,哪裡有可能獲得明照無二?

 

       

念佛往生貴在平日多持,一切時、一切地的持,非延至往生前才用十念而妄想往生淨土,而是需要依靠生前念佛綿綿密密的功夫

宋代的王龍舒居士與近代的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原來也有一段文字因緣。印光大師是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出家,當他二十二歲因為要受戒,前往蓮花寺時,因為幫忙寺裡曬經,因緣得睹王龍舒所編著的《龍舒淨土文》殘本,一看之後嘆未曾有,捧讀再三,也因為這本書的因緣使得印老終生奉持念佛法門,自專叫他專,自持叫他持,直至最後一念為止。當初印光大師知道此書之後,認為接引初機念佛是非常值得推展的一本書,而且內容很容易理解入門,如果要廣度眾生,此書可說是兼具淨土最完備的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